睡不醒的小孩

Good Luck To You!

记者调查,耙耙柑的甜蜜背后,是否隐藏了退酸剂的秘密?

一种名为耙耙柑的水果因其异常甜美的口感在市场上备受瞩目,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很多耙耙柑之所以如此甜美,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退酸剂,这一传言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为此,记者深入调查,以揭开耙耙柑甜蜜背后的真相。

耙耙柑,学名春见,是一种晚熟柑橘品种,以其细腻的果肉和浓郁的果香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核心产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的蒲江县、眉山市等地,正是这种备受欢迎的水果,如今却陷入了退酸剂的争议之中。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蒲江县、眉山市等地的农业农村部门确实发布过打击在柑橘中使用“甜蜜素”“脱酸剂”“增甜剂”等“三无”投入品行为的文件,这些投入品被指含有砷等剧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眉山市东坡区柑橘产业推进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永安向记者透露,这些所谓的“甜蜜素”“脱酸剂”“增甜剂”等投入品,在柑橘等农业生产中是明确禁止使用的,他解释说,这些投入品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酸的生成,使水果口感变甜,但并非真正增加水果的甜度,而是通过去酸达到提升口感的目的。

有经销商和种植户向记者坦言,为了让柑橘提前成熟上市,抢占市场先机,确实存在个别铤而走险的情况,他们使用退酸剂来改善柑橘的口感,以期在春节前这一销售旺季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受访的大多数种植户表示,由于这类投入品对果树危害极大,会导致盛果期缩短,因此他们并不会选择使用。

针对退酸剂的使用问题,管理部门面临着打击难度,李永安指出,目前管理部门在打击此类行为时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他呼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中重新加入砷的限量规定,以便更有效地监管和打击违规使用投入品的行为。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龙也表示,省级部门已经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主要集中在开展巡查执法方面,但他同时强调,在国家标准中重新加入砷的限量规定是打击此类行为的关键。

在调查过程中,专家和种植户一致建议消费者应选择当季成熟的耙耙柑,他们表示,只有立春之后才成熟的耙耙柑才能保证最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经过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虽然网络上关于耙耙柑使用退酸剂的传言确实存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但并非普遍现象,大多数种植户仍然坚守着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这一事件也暴露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农产品,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4